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亲历| 李娟,三年,纪念。

2015-04-03 南京医科大学
点击上方 南医发布” 可订阅
三年了,李娟学姐,我们不忘
“亲爱的学姐,你一定会进入天堂最美的地方 ”、“天堂没有病痛”写满同学们哀思的祈福袋,被收集起来, 4月3日上午被带到了南医大解剖楼伦理馆,护理学院的师生与解剖学系的老师共同为李娟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祭奠仪式。他们握着祈福包,默默哀悼一分钟,随后郑重地把祈福包放入盒中。
哀思
“亲爱的学姐,你一定会进入天堂最美的地方 ”
  4月2日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蒲爱园举办纪念李娟同学活动。“在纸上写对李娟想说的话,然后亲手放在祈福袋里。”曾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特别人物奖的南京医科大学2011级李娟同学,生于1991年,在2012年2月28日上午10时46分,21岁的她走向生命的尽头,却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她给所有相识或陌生的人带来的是震撼、是温暖、是感动,她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母校做科研,将自己永远留在了南医大。  三年过去了。南京医科大学的师生们依然没有忘记她。护理学院2013级的潘辰说:“李娟学姐是我们护理的学姐,从大一就听说过她的事迹,我觉得她很勇敢面对疾病,捐出了自己的遗体,虽然现在中国还有很多的人因为传统的观念,不能接受遗体捐献,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乐意捐献自己的遗体,为医学事业献身,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捐献自己的器官或者遗体。”




命运
坚强不眷顾生命,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
  在2011年夏天,出生在宿迁市泗阳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的李娟,提着行李,出现在南京医科大学的校园里。她恬静又温和,爱学习、爱生活。然而入学仅2个多月,就被确诊为黑色素瘤,而且已经进入中晚期。医生告知李娟父亲病情的严重性。“黑色素瘤已经扩散到喉咙、眼睛和胃部,已经不能做手术了,没有救了。人最多还能撑一年,快的话也就两三个月。”晴天霹雳在李大军头上炸响。虽然他没有把结果直接告诉李娟,但作为医学生的女儿,还是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出了自己的病情。

  李娟的病情一天天加重。2012年1月17日,李娟走进宿迁市宿城区红十字医院住院。看着身边日益憔悴的父亲,李娟却坚强地安慰父亲,“爸爸,我们要现实一点,我知道这种病治不好,但是我走的时候要快快乐乐的。”从年初四开始李娟就发高烧了,严重的时候烧到39摄氏度,当时李娟已经不能吃饭了,浑身疼痛。2月16日,李娟已经基本不能讲话,李大军带着病入膏肓的女儿回了家。




  在去世前的两个多月,李娟就计划着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学校。“在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孩子就跟我说,‘希望能拿我做案例,能用我这个小生命,让南医大的教授们研究出新药,挽救更多的人,我也想永远留在医科大学。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我的人生才跨出这一小步,老天就要夺走我的生命。”

  “去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她之所以选择医科大学,就是想做医生,想懂一点医学知识,她说这样对自己有好处,也能救一些人。”李娟父亲说。

  2月28日上午10:46,李娟在家中平静地离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对父亲喃喃地说:“我听到学校120来接我了,我要回到学校去!”
医者


仁者之心,上医之境

  在南医大的“志友”办公室,打开登记在册的“志友”名录,李娟是南京第5497名“志友”,这么年轻的捐献者并不多。“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在身后把自己献给梦想,感谢你用短暂的青春照亮了所有人的心,感谢你的父母用大爱完成你的遗志。生命在你最美好的时候落幕,但会有人继承你的梦,继续你的路。”这段文字摘自南京医科大学一位老师的微博。写于李娟离开之后。




  “遗体捐献者捐出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躯体,更重要的是向社会展示了伟大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他们以极大的勇气和高尚的爱心,为医学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进步做出了无私无畏的奉献。”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系主任丁炯教授说:“我们应使每位医学生理解与捐献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解剖标本与标本使用者的关系,而是受益者和奉献者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来尊重捐献者、尊重生命,对捐献者表达由衷的敬意:“医学院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建设相应的纪念平台,这是特殊的、无法替代一种校园文化。”

  “更重要的是要将对他们的纪念放在平时每一天,放在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全过程。认识到我们与遗体不只是标本与使用者的关系,更是获益者与奉献者的关系,应该在平时的使用中认真,爱护。感恩志友、尊重标本、珍惜实验,使我们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同步提高.”丁教授期待医学生们“成为‘仁者之心,上医之境’之未来医者。”




文字:周翔、郑笑然、沈子祯、徐彬
摄影:张瓅丹 郭雨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